三 水 区

 

  概 况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建置三水县。1959 32日,三水县并入南海县;1960  9 30日,恢复三水县建置;1993 3 29日,三水撤县设市(县级市);200212 月,三水撤市设区,2003 1 8日,挂牌成立,成为佛山市 5个辖区之一。

  三水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22° 58 ~23°34′、东经 112° 46′ ~113°02′,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佛山市西北部。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肇庆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和清新区,西南与肇庆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三水中心城区东距广州市区 30公里,东南距佛山市禅城区 24公里。2014年,三水区总面积 827.69平方公里。辖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白坭镇、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南山镇 7个镇(街道),有 22个社区、48个行政村,有 774个自然村。户籍人口 40.35万人。

  2014年,三水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芦苞镇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重点镇”。三水工业园区入选“2014年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9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 9.6%;工业总产值 2898.57亿元,增长 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00.11亿元,增长 14.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9.39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143元,增长 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8903元,增长10.3%

  经济建设

  【农业】 2014年,三水区农业总产值 63.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种植业产值 18.74亿元,减少 2%;林业产值 2302万元,增长 19.1%;畜牧业产值 28.2亿元,减少 0.2%;渔业产值 13.2亿元,增长17.6%。农村经济总收入 725.78亿元,减少 10.44%;村组两级集体可支配收入 7.7亿元,增长 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903元,增长10.3%。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37.1万亩,比上年减少1.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万亩,减少 4.1%;蔬菜种植面积 18.1万亩,减少5.3%。粮食产量 3.52万吨,减少 1.9%;蔬菜产量 41.7万吨,减少 3.2%;水产品产量 11.4万吨,增长8.9%,优质鱼养殖逐步提高,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受畜牧养殖规划调整和 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肉类产量 11.3万吨,减少0.6%

  【工业】 2014年,三水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850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95.6亿元,增长 10.6%;工业投资 336亿元,增长 40%;工业用电量 53.72亿千瓦时,增长9.4%。纳入统计范围的 205家工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 669.1亿元,增长 7.04%;上缴税收 44.8亿元,增长 24.9%;用电量 26.4亿千瓦时,增长5.14%。纳入统计的 205家工业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的有 131家,占比63.9%,当中 20%以上高速增长的企业有 59家,占比 28.8%;比上年下滑 10%以内的有 30家,占比 14.6%;下滑 10% 20%的有 20家,占比 9.8%;下滑超过 20%的有 24家,占比11.7%,其中有 2家企业全年处于停业状态。

  三水区企业技改项目备案 35项,项目投资总额 40.07亿元,同比分别为 -30%62.1%,占全市比例为 15.8%22.7%。全区在建的技改项目 50项,计划总投资 41.93亿元,其中已备案项目 16项,备案金额35.68亿元;未动工及意向技改项目 79项,计划总投资 26.2亿元,其中已备案项目 7项,备案金额 4.54亿元,两项合计储备可发动备案项目 106项,可发动备案资金 27.92亿元。单个项目投资金额方面,超亿元(含 1亿元)项目 5个,5000万~ 1亿元项目 2个,1000万~ 5000万元项目 23个。

  三水区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 68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快 6.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 37.66亿元,增长 30.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 141.77亿元,增长10.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 24.73亿元,增长19.5%。至年底,全区 67个重点项目中有 57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0个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推进,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 48亿元。

  全区 15家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其中 4家通过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全区有省级企业中心 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2家。

  【招商引资】 2014年,三水区新签约项目 73个,计划投资额 187.8亿元,预计项目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 140.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 41个,投资额 176.39亿元,占新项目投资额的 93.9%;超 5亿元项目 3个,投资额 16.62亿元,占新项目投资额的 8.84%;超 10亿元项目 4个,投资额 90亿元,占新项目投资额的48%。新签项目中,机械装备、饮料食品、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项目 50个(占总数的68.5%),投资额151.25亿元(占总额的80.5%)。超 10亿元项目中,有大连万达(新城)、卡通奇境(新城)、健力宝搬迁(西南)、新动力广场(西南)项目,支撑起近半的投资额(48%),大连万达为近 3年签约投资额最大项目。

  【国内贸易】 2014年,三水区商贸流通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1.55亿元,比上年增长9.6%。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143.88亿元,增长 8.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33.67亿元,增长9.7%。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区货运量 1625万吨,比上年增长2.7%,商品销售总额 219.75亿元,增长7.2%。

  三水区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全区知名商贸企业情况,为市民搜罗餐饮、住宿、旅游、休闲等最新促销优惠信息。组织三水酒厂等企业参加 2014中华老字号博览会暨旅游嘉年华;组织日日升、卜蜂莲花和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参与全市商贸信息手册制作。

  【对外经济贸易】 2014年,三水区合同利用外资 568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5.21%;实际利用外资 41510万美元,增长5.11%。全区进出口贸易总值 24.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41%;其中出口 15.39亿美元,增长 4.62%;进口 9.45亿美元,增长15.19%

  全区外贸进出口整体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占全区货物进出口主导地位的一般贸易略有放缓,进出口值19.5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96%,贡献率达78.74%。加工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进出口值 3.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4%。以电器及电子产品为代表的加工贸易企业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带动全区加工贸易显著增长,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增长高达37.02%

  出口方面,全区机电产品出口总值 6.62亿美元,占同期出口货值的比重达43.04%。以光电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电子技术产品及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 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占出口商品比重达16.1%。铝材、钢铁制品等传统产品的出口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增幅超20%。进口方面,机电产品进口 1.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52%,其中,光电技术产品和液晶显示板增幅均超四成。

  全区 288家企业有外贸进出口业务,其中进出口值超 1亿美元企业 5家、5000万美元~ 1亿美元企业 4家,这 9家企业进出口值 9.72亿美元,外贸值贡献比重达39.13%,外贸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突出。

  【旅游业】 2014年,三水温泉度假村被评为国家 AAAA级景区,佛山伊利乳业集团被评为国家 AAA级景区。三水区全年旅游总收入 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 3.92%;接待人数 427.19万人,比上年增长6.18%。推出“三水旅游”官方微信,及时传递最新旅游资讯;启动“文明与旅游同行”主题活动,发放文明旅游宣传资料约6万份;举办 2014年旅游文化节暨雅居乐·雅湖半岛美食嘉年华、“三水真滋味”美食评选大赛等系列活动,吸引区内外 12万人次参与。三水区内餐饮企业参加首批佛山名菜评选活动,5道菜式入选。举办南国水都·美丽三水摄影大赛、三水旅游攻略评选大赛等活动,推广三水整体旅游形象。开展“平安景区”创建,三水温泉度假村、侨鑫生态园和芦苞祖庙通过第二批“平安景区”考评。在区内竖立 40个旅游路牌,完善旅游指引系统。旅游饮食协会完成换届选举。三水区与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三水区文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 3个课题研究。

  【财政】 2014年,三水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9.39亿元,为年初区第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预算(以下简称“年初预算”)的111.8%,比上年增收 7.37亿元,增长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和上年结余,收入总计 51.63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23.7%,比上年增加 6.42亿元,增长14.2%。财政支出 45.7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11.2%,比上年增支 3亿元,增长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36.98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19.3%,比上年增长 6.5%;上解支出 7.82亿元;计提专项资金 599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3000万元。收支相抵,略有结余。

  全年财税收入实现“双百亿”,从 2011年突破 100亿元,仅用 3年时间到 2014年再突破 100亿元,实现204.6亿元,增长 36.5%;地方库收入突破 100亿元,实现 134.9亿元,增长56.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 39亿元,增长23%

  全年筹措基建工程及还本付息资金 18.2亿元,推动 40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打造稳健的资金运作链。筹集 4.1亿元,重点推进新城建设、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现代服务业、食品饮料等 50多个企业项目建设。率先使用网上申报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全年为 223家企业获取 2亿元扶持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清理核销上年结余(结转)资金 0.5亿元,回收当年预算资金 1.3亿元,统筹支持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产城发展等重点领域建设。向社会首次公开 2013年三水区财政决算和 2014年区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压减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等专项工作。建立项目滚动预算管理模式,探索实施跨年度预算编制的同步同向管理。试行大部门分党组的预算及财务管理模式,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力。对涉及 26个单位、75个项目累计 3.1亿元资金纳入绩效管理;对上年度已完成的 70个支出项目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并把评价结果纳入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考评内容。开展区镇两级公有资产管理、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等 66项检查,健全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等 38项制度,加强政府采购和基建工程领域监督,基建预结算核减率12%

  【税收】 2014年,三水区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7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增加 9.96亿元;组织国内税收收入 5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增加 9.65亿元;组织区级税收收入 1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增加 2.16亿元。全区地税收入首次突破 50亿元大关,达 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税收收入首次突破 30亿元,达 31.7亿元,比上年增长 14.1%;各级次收入中,市县级税收首次突破 20亿元,达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幅位居佛山五区第一;中央级收入 3.6亿元,比上年增长 7.8%;省级收入 7.99亿元,比上年增长 8.96%;社保费收入 17.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减免税 2.9亿元,其中为 7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 3565万元,为 302家次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 122万元。三水区国税局、地税局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同推行“税融通”服务项目,向诚信纳税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产品及金融服务,全区有 26家企业通过“税融通”项目获得贷款,共发放贷款 4亿元。

  【金融】 2014年,三水区有银行类金融机构 17家,金融网点 135个,从业人员 1815人。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558.81亿元,比年初增 53.22亿元,增长10.53%;各项贷款余额 381.65亿元,比年初增73.49亿元,增长23.85%;存贷款余额增幅在佛山市五区排名第一。出口收汇金额 1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1%,进口付汇 1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8.3%

  开通 “三水金融融资超市”网上服务平台,实现网上融资功能,为企业提供贷款、股权投资、融资担保、保险服务等个性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为城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通便捷、对接的融资“绿色通道”。推进“政银保”“保险贷”“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多项金融创新产品工作,加大对“三农”、中小微企业、社会民生信贷的支持。“政银保”和“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贷款分别为 5.74亿元和 1.37亿元,有效帮助辖区农户和创业人员实现致富。

  三水区政府打造首条“金融街”,开展引进南粤银行、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金融机构加大反假货币、反洗钱力度,举行人民币反假现场检查 2次、金融机构人员反假实操考试1次;办理人民币鉴定 18笔,收缴假人民币 11700元。

  【中国人寿佛山市三水支公司发展】 2014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支公司优质、高效服务,个险渠道通过大客户拜访计划、个人品牌推介会、少儿绘画才艺比赛、会员大回馈等活动推动销售。银保渠道通过团队主管每日巡点,监督展业情况和展业质量,填写工作日志,提高服务质量。推广散卡升级,客户转保时提升保费。全年保费收入 1.64亿元,个人业务部首年期交保费 1339万元、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 937万元、短期险保费 666万元、短期意外险 462万元;团体业务部短期险保费 364万元、意外险 325万元、小额信贷险 92.7万元;银行中介部首年保费 4927万元、期交保费 955万元。

  城市建设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14年是佛山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是年,三水区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干净有序的生活环境得到广大市民认可。城市升级项目呈现整体显著效果,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三水区以佛山市下达的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任务为核心,强化城市升级项目的载体和示范作用,充分凸显区位、生态、产业等综合优势。强化园区载体作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巩固“产业新城”基础;坚持“治、管、建”并重,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与建设工作,使优美环境成为“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建设的重要成果。优交通,强中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重生态,抓绿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保民生,促管理,市民满意度不断提高。通过对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内涵、城市品质等方面的改造提升,增强三水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管理】 2014年,三水区城管办、创文办调整考评内容,完善考评方法,督促各责任部门整改存在问题,提升城市管理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长效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和倒逼作用,案件处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城管全年各类案 75454宗,处理 75336宗,处理率为99.84%

  开展“美丽乡村,治理脏乱差”农村清洁专项行动。完成西南九小区市政绿化提升试点工程,对小区道路、绿化、下水道、停车位、文体设施等进行全面升级。有针对性地对 7个公园、14座公厕和广海大道中、广海大道西、白坭镇黄金大道、南山镇漫江大道 4条示范路“五位一体”沿街景观进行整改提升。优化公共自行车营运,加强对营运公司的监管和公共自行车的保养、调度。开展工地扬尘、渣土运输路面撒漏、不文明施工执法,查处 600多处工地,工地违规问题得到遏制。整治乱摆卖、占道经营、乱穿马路等行为。全区户外广告审批 389处。开展生活噪音整治专项行动。

  【城市规划】 2014年,三水区立足“一主三副三板块”,编制完成《佛山市三水区分区规划(2012 2020年)》。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板块统筹协调规划和三大板块分区规划”,分区规划为发挥区位与生态两大优势,抢抓区域一体化、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三大机会,以三产融合、产城互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调整过程融合编制,相互衔接建设用地规模与边界控制要求,并按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生态文明,维护底线规划。

  完成《三水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规划》现状调研报告和初步成果,并通过网站征集社会意见。该规划内容包括基础服务类、基本保障类和其他公共设施三大类 14项服务设施。完成《三水区河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水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制订全区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方案,开展控规导则全覆盖编制的前期工作。

  开展《三水区户外广告专项规划》《三水区河涌综合整治规划》《三水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修编》等多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广茂铁路(三水段)外迁方案,并纳入《佛山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和《佛山市总体规划》。市级规划明确区内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即城市轨道 8号、12号线和有轨电车T18T19线,全长约100公里。

  【住房和城乡建设】 2014年,三水区审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201宗,建筑面积约 427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57亿元,分别比上年减少4%、增长50%、增长43%。全年全区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 128.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63.89%;销售金额 49.08亿元,增加 7.95%;销售均价为 6043.16 /平方米,减少3.33%。市政府下达三水区住房保障目标任务为新开工建设公租房 560套、基本建成公租房 1419套、分配公租房 900套,全年实际完成新开工公租房 616套、基本建成公租房 2088套(包括竣工 462套)、分配公租房 956套。

  三水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周边景观改造工程属 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该项目主要对新西南市场周边建筑外立面、道路路面及设施、照明亮化、绿化种植、供电高压台架等进行改造提升。其中,重点对红卫路按商业步行街标准改造,改造资金约 1200万元,工程于 6月底完成。是年,三水区对芦苞镇长岐古村(首批)和独树岗村、白坭镇富景社区祠巷村(首批)和岗头村开展特色古村落宜居示范和活化升级。

  【交通建设】 2014年,三水区在建绿化项目 1项,交通工程 12项(包括民生实事 1项),路灯安装项目 3项,总投资约 22.16亿元。

  竣工工程项目:3 18日,三水二桥南引道延长线完工通车。5 3日,广海大道商业城、西南公园、汽车站 3座人行天桥完工并投入使用。6 20日,健力宝立交、塘九立交改造完成。9 28日,口岸大道下穿广三高速道路改造工程完工。11 8日,高丰南路改造与景观提升工程完工并开放交通。11 8日,广四线(S118)三水范湖至大塘段改建工程莘田村段变更工程完工通车。11 8日,三花公路改造工程项目(Ⅱ标)完工通车。12 26日,贵广(南广)铁路三水南站道路连接线及站前广场完成建设,与三水南站同步投入使用。广四线油金桥到伊利段路灯项目竣工。

  在建工程项目:在建交通工程项目 9项(纳入区城市升级项目 7项),需跨年完成。其中,广海大道景观改造与提升工程计划下一年完成。塘西二期剩余约 3公里沥青路面计划下一年铺设。兴业路北延线三水段完成。虹岭路西延线和三达路南延道路工程、西乐公路路灯工程、乐大线路灯工程、省道S269(大塘—清远)路灯工程施工。石湖洲人行天桥下一年施工。

  待建工程项目:推进金乐路东延线工程、塘西三期工程、油金大桥及引道扩建(二标)、中心城区道路路口改造、贵广(南广)铁路三水南站道路连接线(II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国土资源管理】 2014年,三水区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上级下达 311.28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上报 32个批次城镇建设用地和 1个单独选址项目用地,保障福田汽车、苏宁电器、三全食品、SOD合作区等项目用地。全年获批 22个批次城镇建设用地,用地面积 95.51公顷;获批单独选址项目 1个,用地面积 13.7公顷。

  三水区全年出让土地 56宗,面积 368.15公顷,出让金额 83.44亿元,完成万达广场、普洛斯、佳明重工等多个大项目供地。划拨土地 7宗,面积 13.71公顷,解决西南街道北江小学、110千伏永平输变电工程等民生项目用地。跟进 2012年、2013年已认定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其中,新增动工 10宗,面积 37.23公顷;新增达 25% 15宗,面积 47.88公顷;消除政府原因 5宗、面积 134.98公顷;新增协议收回 4宗,面积 20.17公顷。

  三水区调整“三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重新确定 2014年、2015年推进三水新城、对外经济开发区等 23个项目,面积 294.53公顷,并对上述项目建设进度实行每月跟踪掌握。启动高速公路沿线旧厂房整治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收集调查资料。

  全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发现的 23个违法用地图斑行为,按要求全部处理完毕,并于 10月底通过省政府验收组检查验收。对 2013 1月起 170宗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立案、查处;对全区“小产权房”排查摸底。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对涉嫌犯罪的责任人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移送责任人 6人。

  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 2012 1.75万亩、2013 1.57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并分别获得省级和市级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150亩和 300亩。按时做好基本农田保护补助补贴发放工作,2012年的省级补助和 2013年的市、区级基本农田补贴发放到各镇(街道)。

  通过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三旧”改造完善手续等方式,解决 59.34公顷历史留用地手续问题,提高已完善用地手续经济留用地的利用效率。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重点推进公寓式农民住宅建设、村庄规划编制、“一村一策”试点、宅基地审批工作。对西南街道江根沙塘、白坭镇岗头小学后岗和芦苞镇西河下北等 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做好审批服务,按时办结各类土地登记核准业务 15317宗,受理群众、单位的查档申请 3363份。开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和档案规范化整理项目(第二期),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水利建设】 2014年,三水区水利建设项目 34宗,完成投资 2.7亿元,更新改造泵站 3535千瓦,河涌整治39公里,疏浚清淤 74万立方米。推动大塘跨北江至芦苞西河片、南山镇主管网建设。全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网建设项目 8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约93%。投入 2600万元对三达路、教育东路及南丰路宝月市场路段实施排水改造,完成 45公里管网清淤,清淤 7000立方米。全年受理行政审批 148宗,征收水利规费约 1.2亿元,其中堤围防护费约 8680万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费约 2416万元,水资源费约 470万元,河道管理范围占用费约 45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约 0.57万元。引水释污,引水总量 1.78亿立方米。执法巡查 125次,出动执法人员 796人次,执法船(艇)22艘次,执法车 177车次,排查水事违法案件 16宗。全年出现 5次风雨灾害,分别是“3·30”雷雨大风,“8·6”“8·12”特大暴雨,“7·18”第九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和“9·16”第15号台风“海鸥”,没有发生因风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事故,实现全年安全度汛。

  【环境保护】 2014年,三水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 277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6.1%6项空气污染物中,除 NO 2PM2.5超标外,SO2PM10COO3日最大 8小时滑动浓度均达标准限值,其中 O 3CO达标率100%9条责任考核河涌中,水质较好的有芦苞涌、西南涌、大塘引涌和草塘围东排渠,Ⅴ类水体达标率36.11%,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

  全年区、镇审批项目 321个,含报告书项目 29个,报告表项目 185个,登记表项目 107个;验收企业 132家;核发排污许可证 342份,排污费入库 2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5%);出具环保守法证明 187份;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 59403个。

  三水区环保部门综合整治重点行业。完成青岛啤酒、西城玻璃、粤玻玻璃、大鸿制釉等大企业及一批小锅炉的改燃工作,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硫 1503.5吨、氮氧化物 915.28吨;强化工业锅炉和高污染限燃区内设施的淘汰或改造,淘汰整治锅(窑)炉 71台;31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完成整治工作;25家陶瓷企业全面完成烟气深化治理;28家企业安装烟气在线监测;52家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验收。严控机动车污染,查处黄标车、“黑烟车”闯禁,完成淘汰黄标车 4240辆,发放黄标车补贴 20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90.02%)。

  强化污水管网建设,推广污水管网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扩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厂负荷低及进水 COD浓度低的问题。建立广覆盖的综合污水处理模式,加快融合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农村分散式处理设施、农村面源连片整治设施等多种污水处理模式,打通污水收集关键节点,提高污水收集率。完成 12套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区累计建成处理设施 35套。完成禁养区 145家禽畜养殖场清理和 70家规模化养殖场整治。完成 20个行政村综合整治验收,累计完成全区行政村(全区 55个,2013年完成 18个)的 69%;打造 7个亮点行政村;完成“10个领域 60项工程”项目 70个。白坭镇、芦苞镇、大塘镇、南山镇创建为“国家生态镇”。

  全年出动环境监察 6867人次,检查企业 2150厂次,立案查处违法企业 204宗次,罚款金额 805.03万元;责令整改 57厂次,责令停产企业 243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 14宗(法院已判决 3宗),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9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处理环境投诉案件 542宗,处理率100%。处罚宗数、金额均远超 2013年,其中处罚宗数增长240%,处罚金额增长259%

  【安全生产】 2014年,三水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190宗,死亡 61人,受伤 234人,直接经济损失 87.6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宗数下降64.4%,死亡人数上升7%,受伤人数下降52.9%,直接经济损失下降52.5%。全年检查生产经营单位 1925家,出动执法人员 6848人次,立案 98宗,经济处罚 134.21万元。

  为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三水区政府与各镇(街道)、有关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创建工作,有 400家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135家企业完成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创建。加大监管力度,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专项行动。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执法联合行动、安全生产“阳光执法”活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专项执法行动、道路桥梁高空作业单位专项执法联合行动等 12个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全面推进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督促 2013年起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建设项目完成相关工作,对 2009年起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投入生产使用但未进行控评验收的企业开展清理工作,督促相关企业限期完成“三同时”工作。加强应急管理,针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火灾等高危重点行业企业的危险源和危险危害因素,开展安全演练 1800余场,参演人数 2.3万人。加强宣传教育,组织企业从业人员培训 6242人。

  【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2014年初,三水区建立区、镇两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各镇(街)分局分别在 2014 1月和 2月挂牌成立。全年办理食品药品行政许可业务 2054宗,开展食品药品抽检 2183批次,检查食品药品企业 13810家次,立案查处案件 197宗,罚款 39.8万元,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 231份,取缔窝点 41个,没收、查扣物品一批,移送公安机关刑事案件 34宗,移交工商案件 1宗,处理食品药品安全的投诉举报 342宗。全区近 90%的村实行集体聚餐备案制度。试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管理,验收并发登记证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43家。

  【社会治安综合管理】 2014年,三水区出台《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依托村(居)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按照“十位一体”的模式,整体开展治保、调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等工作,把人、地、物、事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实行综治工作的“三定”(定格、定人、定责)管理。全区按行政区划分一级网格 66个、二级网格 372个、三级网格 1206个,整合村(居)、村民小组等基层干部以及治安联防队员等力量,组建网格员队伍,开展全员业务培训,制定网格化管理运行流程等 8项制度。印发“民情日志”和“网格化管理工作指南”。网格长、网格员经常开展巡查走访,全面了解网格民情,统筹开展多项综治工作的信息收集、处置、上报、跟踪、反馈,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后,全区及时调解邻里纠纷 319宗,发现并及时处置消防等安全隐患 23处,引导群众到政府办理事务 136人次,协助开展禁毒、消防安全等宣传 83场次,呈现“社情民意早知道,矛盾信息早掌控,纠纷问题早调处,突出问题早解决,重大问题早上报”的良好局面。

  【供电】 2014年,三水区电力供需平衡,没有实施错峰用电。负荷首次“破百”,最大负荷 11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38%。供电量 6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7.48%;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 1.41小时,比上年降低6%。盖洛普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达 92分,在佛山市五区排名第一。全年完成主网建设投资 3.15亿元,配网建设投资 2.05亿元。

  【供水】 2014年,三水区有北江、石塘、西南、六和、佛山市新泉供水有限公司(原迳口水厂)5家水厂。供水能力每日约 42.5万吨,供水服务面积约 827平方公里,供水管道总长约 2027公里,服务人口约 60万人。全年总供水量 1.41亿吨,售水量 1.32亿吨。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9%。年内,完成西南大道市政供水管道、乐平镇黄塘市政供水管道、南山镇迳口漫江大道市政供水管道建设,以及乐平镇黄塘、湖岗和南山东和卢屋等的村前供水管道建设。芦苞镇西河,大塘镇六一,南山镇六二、楼房、深坑、邓边、东和、择善 8项村前供水管道建设工程纳入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统筹范围。完成北江以西片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环评报告表编制、油金大桥搭载供水管道安全评估,完成芦苞镇、大塘镇、南山镇等片区供水管线地形图,完成缺失地形图部分管段的地形图补测。至年底,按全区农村常住人口计算,通水率95%

  组织人事建设

  【组织人事工作】 2014年,三水区进一步完善大部制改革,以新一轮党政机构调整为契机,结合干部动态考核、年度考核对大部门领导干部进行职务调整,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编制区直单位人力资源白皮书,探索实施“433”计划,努力提升全区公务员专业化建设水平。组成 4个工作组对各区直单位和镇(街)开展干部日常了解工作,对 39个单位 900多名干部进行谈心谈话活动,发放调查问卷 1600余份,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将分析研判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参考。开展“配偶已移居境外干部”岗位调整、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和超职数配备干部清理工作。开展“吃空饷”和干部走读治理工作,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对干部“三龄二历一身份”进行认真核查,杜绝档案造假等行为。出台科级非领导职务提任办法、中层干部高配政策工作意见、股级公务员职务晋升和管理意见 3份文件。推进区直部门和镇(街)之间挂职与跟班学习。举办基层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干部政策研究等 6期主体班,330人参加培训。

  【基层组织建设】 2014年,三水区组织全区 67个单位、1285个党组织、2.4万名党员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广东省委第五督导组、佛山市委第四督导组肯定和群众认可。在“三固定一创新”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三一”工作法、“户情信息卡”“菜单式”联动机制等有效举措。推行镇(街)领导干部驻村(社区)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并在全市首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建立“十天就办”的处理机制。出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18”系列配套文件,提高村党组织在基层的威信。注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以项目管理进村(居)的方式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年机关落实党建创新项目 40个,建立党建示范点 37个、基层服务示范岗 250个。以乐平产业社区为试点,探索“六化型”园区党建新模式。

  社会事业和综合改革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机构改革方面。2014 9月,三水区大部门体制改革后,全区设党委部门 6个、政府部门 21个(其中合署办公部门 6个),重新组建区审计局、区民政局、区环境保护局,并对大部门领导干部进行适当调整,除党委部门、实行分板块管理部门外,区领导一般不再兼任政府部门首长,也不配备常务副职,强化区领导宏观决策功能。减少部门常务副职,做强区直部门正职。机构调整后,14名区管干部担任区党政机构正职。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2014年,三水区实行审批服务事项最低时限办结承诺制,全区 28个部门 1061个事项一律取消弹性时限,全面推行“3天上报、5天办结”,审批时限从 17.5个工作日缩减到 5.3个工作日,审批提速69.7%,各类业务进入高效运转轨道。统筹推进全区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于 12月公布实施三水区政府权责清单,其中行政职权清单囊括区级 36个行政机关 8709项行政职权;负面清单编制禁止和限制投资措施 649条;审批清单纳入 24个区级部门的 218个审批事项;监管清单编制监管措施 1926条,进一步明晰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11月成立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报批服务中心,对区重点项目试点“并联预审”,抽调专干负责重点项目报批相关咨询指引、协调监督工作,实现审批“全程跟踪、一跟到尾”,促使项目报批工作提速增效。配合全市深化企业登记联合审批改革工作,对原区企业登记综合服务窗口进行升级,于 10月建成企业综合服务窗口,对涉及区级企业登记和准入许可审批的事项提供咨询、预约、接件(受理)、发证等服务。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2014年,三水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清理核销上年结余(结转)资金 0.5亿元,回收当年预算资金 1.3亿元,统筹支持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产城发展等重点领域建设。向社会首次公开 2013年三水区财政决算和 2014年区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进一步增强预算透明度。树立勤俭办事、节约资源的理念,压减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等专项工作。建立项目滚动预算管理模式,探索实施跨年度预算编制的同步同向管理。试行大部门分党组的预算及财务管理模式,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力。建立预算支出进度通报、大额支出划拨短信告知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和部门绩效用款责任。对涉及 26个单位、75个项目累计 3.1亿元资金纳入绩效管理,增强预算单位的支出责任;对上年度已完成的 70个支出项目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并把评价结果纳入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考评内容,确保财政资金落到实处和发挥实效。开展区镇两级公有资产管理、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等 66项检查,建立和健全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等 38项制度,加强政府采购和基建工程领域监督,基建预结算核减率12%,有力提升科学理财水平。开展财政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营造廉洁理财氛围。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2014 1 20日,三水区完成第六届村民委员会、第五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区 70个村(居)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 373人。换届选举的特点有“五高”:交叉任职率高。村(社区)占比95.7%,“两委”书记、主任“一肩挑”67人,比上一届提高 5.7个百分点;(党支委、村居委会合称“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291人,占比93.6%,比上一届提高 27.6个百分点。选民投票率高,投票率达97.6%。一次性投票通过率高,一次选举成功的村(居)委会占比91.4%。得票率高,村(居)委班子平均得票率为84.5%。“两委”干部素质高,形成 40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干部梯次结构。

  2014年,三水区在村(组)换届选举时同步产生村民议事会,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建立起由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村民小组长)执行、村(组)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三权分设体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对三水区村、组两级议事会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了《两级议事会:打造村民自治“小人大”——基于广东省三水区创新村、小组两级议事会的调查与思考》专题材料报省民政厅、民政部,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窦玉沛分别作了批示。

  【民政事业】 2014年,三水区社会救助力度加大,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 510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 864元;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大病医疗报销比例,缓解看病难问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落到实处,全年支出各类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经费 2420多万元;接收安置 2013年冬季退役士兵 127名,退役安置率100%。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区 70个村(居)委会新一届成员 373人;全区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结合换届选举基本上同步产生村(组)议事会和村(组)务监督委员会,村(组)议事会议事模式获民政部肯定。按照“一村(社区)一站”的模式设置村(社区)公共服务站,提升服务水平;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力度加大,乐平颐康院获得由省民政厅颁发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是省内首家引入外资运营的养老机构。青岐万福颐养居开业。居家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更为完善,全区约 1000名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引入三水区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区内 3所承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进行跟踪。投入康复救助经费 273.48万元,为脑瘫儿童、精神病人、白内障患者、听残肢残等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救助。7月,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户对残疾人服务对象开展居家康复服务。9月,162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竣工。常规性的社会组织登记、地名登记以及婚姻登记工作依法开展。殡改工作成绩突出,举办“首届三水区殡仪馆开放日活动”,区殡仪馆获“广东省二级殡仪馆”及“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劳动和社会保障】 2014年,三水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602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185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26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018人,新增吸纳本省劳动力 5019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2%。全年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 4300万元,扶持 550人创业,带动就业 11018人。创造性开展“订单式”点对点对接培训,举办企业职工培训班 200个,培训 7940人。培训登记下岗失业人员521人。新设广成铝业职业培训学校和爱君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全区专业技术人员初级职称认定 153人,申报初、中、高级职称评审(中小学教师、卫生医疗人员未列入统计)人数 185人,人才库入库单位 132个,入库人数 3508人。10人被认定为区首批高层次人才。发出劳动合同文本 20236套,办理劳动合同鉴证 6076份;全区参加创建工程的企业占企业总量的60%,符合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的示范点占45%。立案处理劳动监察案件 147宗,为 1168名企业员工追回工资等待遇约 174万元,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法定期限内办结率保持 100%;劳动争议立案受理 1498宗,涉及企业员工 2720人,涉及经济标的 8110.21万元;受理工伤认定申请 2130例,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709人,法定期限内办结率100%。全区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28.16万人、21.59万人、17.41万人、17.4万人、17.54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完成年度征收 24.92万人。全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的村 146个,参保人数 18506人,参保率91.23%

  【教育】 2014年,三水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被评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通过“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复评。区域教育资源升级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4.59%,小学毛入学率105.84%,初中毛入学率127.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1.7%,“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出台《三水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方案》,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全区 139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交流,占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5%。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西南中心小学老师魏广生获广东省说课比赛一等奖和全国说课比赛特等奖,并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获得全国一等奖。三水中学附属初中老师梁晓华作为广东省初中组的唯一代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以第一名成绩获全国一等奖。

  【卫生和计划生育】 2014年,三水区人民医院门诊配套大楼竣工使用。三水人民医院大塘医院挂牌成立,芦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完成。西南街道江根、耀华、南岸、青岐等社区卫生服务站升级改造完成。乐平镇南边社区服务站建成,填补南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空白。西南街道北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东海街道绿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南山镇滨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三水区人民医院加挂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牌子,成为市级三甲医院。三水区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西南街道、白坭镇、乐平镇、大塘镇、南山镇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至年底,全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 29个,签约家庭 1608户,签约服务人数 4048人。

  全区可供使用基本药物 1042种。全年 120多万门诊人次享受基本药物制度,比上年增长46%,群众减少药费支出 360多万元。镇、村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零差价销售率100%9家民营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区妇幼保健院被设为平价医院,全年接受平价服务,门诊 72.1万人次、住院10836人次。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设置平价诊室 12间,平价诊室占比超过10%,全年近 1万人享受平价诊疗服务。因开设平价诊室服务而使病人减少支出近 80万元。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推广使用平价药包服务工作,全年 120多万人次享受平价药包治疗。推进国家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年度目标。

  2014年,三水区发生历年来首次登革热疫情。疫情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中心城区,云东海街道、白坭镇、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有散发病例。9 16日出现首例本地病例,累计报告 55例本地病例,无重症和死亡。10 25日起,无新增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014年,三水区将“中医中药进社区工程”列为民生“十件实事”。全年完成 76期中医中药特色宣传,举办 30场健康讲堂。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活动,初步建立三水居民中医健康档案。建立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病友俱乐部、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视频平台以及 7个镇级“中医特色示范点”等一批服务平台,中医中药服务网络得到完善。

  2014年,三水区常住人口累计出生 6789人, 出生率10.8‰,自然增长率6.74‰。户籍人口累计出生 4557人,出生率11.15‰,死亡 2487人,死亡率6.09‰,自然增长人数 2070人,自然增长率5.06‰,政策内出生 4317人,政策生育率94.73%。三水区通过广东省、佛山市两级年度考核,获省、市 2014年“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全面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免费产检、节育奖、农村家庭奖励制度、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城镇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等系列优惠奖励政策。奖扶对象落实率100%,资金发放及时率100%。对自觉参加双查和落实避孕节育长效措施的育龄群众发放误工补助、对自觉参加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的新婚夫妇发放营养补助。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向计生困难家庭免费赠送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为农村独生子女户、纯二女户、贫困计生家庭、单亲家庭和失独家庭等购买计生意外险,对 20户计生失独、特别困难家庭给予每户 5000元困难扶助。全年全区受理审批“单独两孩”申请 849宗,群众满意度100%

  全区新增计生服务人员 12名。芦苞镇投入 50万元实施计生服务所搬迁升级,南山镇投入 48万元对计生服务所进行升级改造。佳利达、海尔、好帮手等企业设置计生服务室。打造具三水本土特色“七彩人生”长寿人口文化品牌,提升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主题色彩的 7个镇(街)人口宣教阵地品位,三水区荷花世界人口文化园被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评为 2014年度“十佳”宣传创新项目。5 27日,三水区承办广东省计生协会“5·29会员活动日”暨生育关怀基金捐赠仪式,发动会员参与,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在区内筹得生育关怀基金 154.8万元。10 16日承办广东省科学育儿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三水专场),进行佛山市启动仪式,分别在区和镇(街道)举办国家级和省级讲座。11 4日,三水区承办广东省“创建幸福家庭·关爱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活动,向本区单位和计生特殊困难家庭赠送价值 410万元的计生服务设备和物资,包括 12台蓝氧治疗仪,116台微波治疗仪和 1万盒福施福母婴保健品。

  【科技文化体育事业】 科学技术方面。2014年,三水区围绕佛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要求, 修订完善4项配套政策。 50多家企业 91个项目申报国家、省、市、区科技项目。全年新增 10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广东省创新型企业、1家广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增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86个。全年全区专利申请总数 108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686件,发明专利申请量比 2013年增长91.62%。全年新增 25家工程中心,全区工程中心总数 130家。

  7 11月,举办三水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吸引省内外 48个项目报名参加,12个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获三水区提供创业扶持资金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三水区有 9个人才团队申报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团队通过认定,纳入“2014年度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扶持名单。三水区创新人才团队创业计划项目吸引 26个海内外人才团队报名,最终确定重点扶持类团队项目 1个,引导扶持类团队项目 5个,比上年增长100%9月,广东三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挂牌,成为全市第二个大型综合性研究院,填补三水区在大型综合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上的空白。10月,组建三水区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助推三水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在沙头社区举办“科普进社区”活动。邀请 5位科学家到区内 7所学校作科普报告,参与学生 1800多人。开展区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吸引 82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 1695件作品参赛,评出获奖作品 1103件。广东多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实现三水区“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零的突破。广东省食品学会分别与水都基地、隐雪饮料有限公司组建科技服务站。

  文化事业方面。2014年,三水区制定《文化体育与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微安IT、影视三水、卡通奇景等 3个项目入选佛山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并被编入《2014年度佛山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和“开心广场·百姓舞台—— 2014公益流动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开展文化“五送”活动约 90场次、放映农村数字电影 576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投入使用,三水首家视障人士流动服务站挂牌成立。举办三水民俗文化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系列活动,建立第五批区级非遗名录体系。全年有 30件作品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受理文化市场审批事项 50项。全年出动执法人员 3164人次,检查歌舞娱乐场所、印刷企业等单位 918家,发出整改通知书 3份,整改率100%,立案处理 1件,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份。

  体育方面。2014年,三水区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全年投入公共体育设施维护资金 20万元,新增全民健身路径 5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全年组织各类群众体育竞赛活动55项。举办三水区第 15届运动会,开设篮球、田径等 16个项目,13个代表团 1600多名运动员参赛。组成851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 2014年市运会,获 24枚金牌、52枚银牌、66枚铜牌, 成年、青少年男足均获冠军。三水籍运动员钟杏平在韩国仁川亚运会上夺得蹦床银牌,何忠勉入选中国男子篮球队和国家奥林匹克代表队。三水区体育彩票全年销售总额 3746万元。全区有单项体育协会 8个,社会经营卡丁车场、健身馆、游泳池、篮球馆等体育场所 220家。

  【精神文明建设】 2014年,三水区以佛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龙头,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一系列工作。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成西南公园、木棉村委会、区行政服务中心 3个市级示范点和区实验小学等 4个区级示范点。深入开展“感动三水”道德人物推荐命名宣传活动,选出道德模范 20名;深入机关、学校、社区、村居、企业开展道德模范巡讲巡演活动 200多场次。评出区级“诚信经营示范店”23家,创建 10个区级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深化阵地机制建设,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网络”等“四大文明”引导行动方案。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活动,10个单位被命名为区级文明单位。制作 1万余个“文明餐桌”提示牌,全区餐饮企业、饭堂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参与率 80%以上。建立 5个社区校外未成年心理辅导站,推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齐发展。

  各镇街介绍

  【西南街道】 西南街道位于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处,是三水区委、区政府驻地,辖区面积 149.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5.99万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96.86亿元,比上年增长 9.6%;工业总产值 734.7亿元,增长 9.53%;固定资产投资 108.9亿元,增长14.52%;地方税收入库 52.22亿元,增长 18.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7.23亿元,增长18.74%

  西南街道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化解“四风”等问题 400多个,“入学难、看病贵、收入低、治安差”等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组建 19个团队开展街道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机关效能建设和绩效考核机制,实行机关中层干部动态考核全覆盖,完成村(居)“两委”(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换届。

  西南街道注重把握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承接上级改革试点和重大改革专题,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化农村体制综合改革,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约流转,理顺农村财务和农村干部收入管理,完成村组财务归口管理,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和监控平台建设,木棉村村委会获“佛山市两个平台规范管理示范村委会”称号。完成 6个行政村行政区划调整,编制权责清单。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获“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全年实现行政服务“零投诉”。

  西南街道全力打造国际级绿色饮料食品专业园区。水都基地启动“南接北拓”,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完善中心湖等配套。引入“香港中旅物流”,实现利用农村经济留用地引入中国 500强企业“零”的突破。百威啤酒五期、健力宝新厂、亨氏食品于 12月动(竣)工,三大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税收 4.5亿元。以水都基地为核心,饮料食品产业成为拉动西南经济转型升级领军力量。饮料食品工业产值209.16亿元,比上年增长 19.01%;创税 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9%。西南街道纳税前 5名企业,食品饮料企业占 4家。

  “西南产业城市十大项目”中,西南大道、工业大道建成通车,新动力广场等 23个城市项目快速建设,北江新区形成规模。发挥西南控股等公有资产平台作用,为产业、城市以及民生提供资金支持。西南控股资产值位居三水区各镇(街)之首,成为街道发展重要支撑。如期完成贵广铁路工程等省、市重点工程的土地征收拆迁任务,保障重点项目实施。启动城镇升级“八个一”工程,推动布心、鹿洞等“三旧”改造,开展“创文”迎“国检”,整治城市“八乱”,加大市政绿化投入,城市综合承载力得到提高。

  西南街道创新城市综合治理模式,“零容忍”城市“毒瘤”,解决“老大难”问题。改变各部门执法模式,抽调环保、国土、安监、派出所等 30人组建联合执法大队和临时执法队,形成“多兵团作战、组合拳出击”格局,采取“24小时不间断”执法。重点提升水都基地核心区域及其周边水环境质量,西南涌通过整治后达Ⅳ(四类)水质标准。重点开展淘汰燃煤锅炉、整治禽畜养殖场污染、淘汰辖区黄标车、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土地“两违”拆迁等工作,完成上级各项整治考核任务。

  西南街道教育“扩容提质”,北外附校(一期)开学,西南二中江南校区、北江小学动工。医疗卫生计生工作提升,建设北江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两中心十站点”格局和“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并展开“登革热”疫情防控、健康村创建等工作。深化平安村居建设,实施综治网格化管理,打造恒福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广场,完成市火灾隐患重点区域“摘牌”任务,安全生产呈现“两降、两无、一提升”态势。分批启动 15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按年投入 3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引入民间资本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建成青岐万福颐养居和皓晖养老院。三江论坛升格为市级论坛和科普示范基地。社会救助和劳动保障体系完善,扶贫、工青妇、武装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云东海街道与三水新城】 云东海街道位于三水中心城区北部,于 2008 3 28日挂牌成立。2014年,原由西南街道管辖的鲁村、高丰、横涌、邓岗、石湖洲、宝月等 6个行政村调整至云东海街道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云东海街道辖区总面积 84.32平方公里,辖 1个社区和 1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 2.98万人。云东海街道地处珠三角广佛经济圈内,东接广州,南达港澳,境内的广三高速、广肇高速、广佛肇轻轨、三茂铁路等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到广州新机场只需 30分钟车程。云东海街道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优势突出,森林覆盖率80%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块不可多得的生态宝地。云东海街道按照三水区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的战略部署,推动云东海生态恢复和城市面貌升级改造,提升民生及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加快三水新城建设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上新水平。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 74.19亿元,比上年增长 8.4%;工业总产值 252.04亿元,增长 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2.73亿元,增长 18%;税收入库 5.26亿元,增长70.4%

  推进城市基础性工程。云东海湖生态恢复建设之湿地景观恢复工程 A标(西乐路市政改造工程)竣工,松树坑水库堤坝、云东海湖堤围加固、南涡涌临时截污管道和疏浚等工程完工。

  企业服务升级。成立云东海商会,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金银河、合和等企业申报省、市、区级工程中心,合和等 3家企业申报区第一批骨干企业,盛路及金银河公司被评为扶强培优企业,金万达、澳信、力鹏电池申报创新人才团队,参加区创新创业大赛。在知识产权管理、电子商务及光伏应用推广方面取得进展。

  社会民生事务发展。完成与西南街道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交接工作,建成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启动农村综合改革,拟订股权固化、村改居、宅基地改革等 4个工作方案,确定家庭农场试点。完成清产核资筹备工作,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推进土地集约流转,壮大村集体经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态化运作,医疗服务功能和覆盖面持续增大。落实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文体旅游、人口计生、养老服务、救灾救济等工作。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推进河涌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整治,完成三水中学一带的污水截污工程,对南涡涌上游截污。关停污染企业 110家,提交区环保局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刑责的涉重金属超标排放企业 8家,推进锅炉改造和禽畜养殖业治理。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狠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卫生危害申报及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投入 100多万元用于村(社区)消防站建设。完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显著,完成 2014年度征兵工作任务。狠抓“平安创建”,提升“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立体防控工作水平,加强治安联防,增加 9个公共视频监控点,对视频监控平台实行 24小时值班备勤,辖区治安指数持续上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机关作风建设有成效。抓好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纠风工作机制。民生微实事项目获区首批专项资金扶持,“直联制”工作获群众点赞。抓好廉政建设,开展纪律教育月、纪工委书记与中层干部谈话活动,加强在土地征收、财政预算执行等领域的审计监督力度。抓好干部培训、读书交流和学法考试工作,在机关形成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书记项目带动,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以伏户村党支部、征地拆迁联合党支部两个基层党组织作为优秀示范典型,培育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三水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于 2011 12 28日成立,属区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规划国土局、市政建设局、招商投资服务局、征地拆迁办,负责三水新城规划建设工作。三水新城控制范围 12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 57平方公里,启动区19.32 平方公里。2014年,新城管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速提质、改革创新、城市升级、产业转型为重点,破解难题,完成三水新城建设“三年完善基础”目标。

  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市政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动工项目 17个,建成道路 32公里,城市景观及绿化面积近 9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 25亿元。完成“一轴”水庭岸线工程量的60%TOD范围内水轴部分进场施工。“一带”西南涌北段综合整治工程一期主体工程完工;二期水利工程完成,占工程量的65%。推进“三纵五横”等市政道路工程。完成南湖路各标段路基施工及管线埋设,占工程量的 65%;桃园路西延线(三水段)完成约 40%的工程量;河西路、湖滨南路、湖滨北路、桃园路、协和路、鲁村路、高丰路等工程施工;推进荷园路、三达北路、站南路、站北路、兴联污水厂等设计工作。实施配套电网迁改工程。

  加大产业引进力度。促进项目动工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成微安 IT项目首期土地出让。成立外资项目公司。影视三水项目土地规划调整方案获市批准并报省备案。推进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佛山)国际学院、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南方分园等签约项目与一批在谈项目。

  深化规划工作。落实城市规划,完善规划体系,为新城建设提供良好支撑。《三水新城启动区 TOD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复,《三水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佛山市规划委员会批复。启动《三水新城北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水新城体育休闲公园发展策划及概念规划》《三水新城下岗、伏户迁村安置项目详细规划》等多项规划编制工作。打造亮点项目,《三水新城启动区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新能源示范城市稳步推进;《三水新城文化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案》完成方案公示,《新汽车客运站综合体规划设计》获区政府批复同意。

  推进新城范围“三旧”改造工作。完成鲁村下岗村改造前期工作,确定高丰何家村改造模式,完成横涌旧村(居)、百旺城改造。

  【白坭镇】 白坭镇位于三水区南部。东南面与南海区相接,西面紧靠西江,拥有约 15公里的西江“黄金水道”,与高明区、高要市隔江相望,东距广州市区 60公里、佛山市禅城区 24公里。全镇面积 66.46平方公里,辖富景社区和周村、岗头 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 2.5万人,外来人口近 6万人。2014年,白坭镇围绕“提速增效”的工作主线,实施“北连东拓”战略,完成各项主要任务,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提质发展和均衡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 9.8%;工业总产值 443.9亿元,增长 10.8%;税收 8.1亿元,增长36.6%,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1.3亿元,增长 13.8%;公共财政收入 1.5亿元,增长36.4%

  白坭镇引进佛山水泵厂等 9个优质项目,旷达汽配等 9家企业建成投产,陶瓷行业税收占比从 2010年底的 43%下降到 2014年底的28%。传统产业投入超 3亿元进行技术改造。盘活超 10万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及厂房,淘汰 5家低效企业。企业申请各类科技创新资金超 600万元。新增 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 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以及 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个,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 43件。成立白坭人才协会,申报 2个区级人才团队。水都基地对接区取得突破,完成 1000亩基本农田核减。科技园核心区启动首期路网、园区景观等基础设施工程。汇金工业城人才公寓动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精品工业园区建设成型。中茂农业增资启动二期工程,升级成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和市级精品项目。康喜莱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建设蔬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和区级优秀示范社。

  白坭镇被佛山市确定为“集约、智慧、低碳、绿色”田园城镇试点镇。完成城镇总规划和东部控制性规划调整,启动黄金大道北至水都基地对接区控制性规划试点工作。完成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并完成两年延伸计划的编制。完成桂丹路以及二桥南延线白坭段、汇盈路绿化景观建设,完成进港大道西段、岗凤公路改造以及塘九线抱龙桥段路灯安装。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立案查处违法企业 15宗,责令停产企业 5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 1宗。建成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及一期截污管网,推动鲸鲨等 4家化工厂建设污水处理应急池,新增 5座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完成鸡陵涌等 4条内河涌以及 3个规模禽畜养殖场的整治提升,樵北涌水质达到Ⅴ类标准。陶瓷企业投入 2亿元进行废气整治,完成 11台锅炉的淘汰或提升,淘汰黄标车 143辆;治理码头、堆场和建筑工地,加强源头监管以及路面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洒漏、扬尘等违法行为。甪里村建成市名村示范村,祠巷村等 20个村建成区名村示范村,岗头村等 3个村建成森林家园示范村。增加投入 350万元,将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服务外包范围扩大到白金大道、桂丹路白坭段和汇金工业城。

  白坭镇完成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组长换届,绝大多数村民小组组长以高票当选。率先建成全区首批3个家庭农场,流转 150亩以上土地 2宗共 351亩,水运村完成股权固化工作,岗头村农民公寓完成项目选址以及初步设计;实现乡贤慈善会和家乡建设委员会在村组的“全覆盖”,累计筹集资金超过 3000万元。在2013年打造陈氏大宗祠的基础上,再打造岗头村文化活动中心、凤果村周氏大宗祠 2个农村新型文化社区示范点。创新实施“外来人口融入社区”项目,组建“新白坭人”融入社区联络员,选举 2名代表进入富景社区议事会,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富景社区获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白坭镇“民生十件实事”有效落实,创新推行“民生微实事”立办制,累计实施“民生微实事”事项 20项,投入资金 428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293万元,解决一批农村历史遗留问题。居民医疗参保率99.79%,超额完成城镇职工社保扩面任务。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慈善救助金、高龄津贴、低保五保金 587万元。为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28万元,支持 20人成功创业,带动 137人就业;新增就业岗位 3000个,“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01%。全面完成健康村(居)创建,有效防控登革热等疫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打造“10元以内门诊”、“20分钟职业卫生服务体系”、中医中药进社区、建设远程会诊平台、组建“家庭医生”服务等新举措,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周村幼儿园建成招生,成功创建5间普惠性幼儿园。完成 4000亩基本农田的高标准建设,新增“政银保”贷款 100宗共 1323万元,补助 10条村组“一事一议”资金 100万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要求,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累计完成 247家企业标准化创建。成功打造首条“食品安全示范街”,新增 28家“阳光厨房”,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聚餐备案,获“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先进镇”称号。实施综治网格化管理,推行“以案定补”、律师进村(居)、领导包案等机制化解信访积案;投入 50万元加强护村队伍建设。全年送戏下乡、进企 45场。9 28日,举办“龙竞西江·幸福白坭”龙舟竞渡大赛。

  2014年,白坭镇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启动人民满意政府建设。大幅压缩会议、文件和简报,会议数量下降12%,政府文件数量下降 20%;“三公”经费下降23%。开展驻村直接联系群众活动,面对面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化解民忧。上线“微访谈”“对话民生”等问政平台,开通“白坭食品药品监督”微信公众号,加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高科学施政水平。

  【乐平镇】 乐平镇位于三水区中部,南与南海区接壤,东接广州市花都区,辖区面积 198.5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有 158个自然村,户籍人口 76503人。佛山高新区三水园位于辖区内,规划面积100.98平方公里。2014年,乐平镇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镇,是广东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省重点发展的中心镇、省安全农业产业的重要示范基地、省现代农业技术示范的重要基地、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珠三角“农业科普”展示窗口,并有佛山最具规模的休闲农业观光生态园。镇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珠二环高速、佛山一环、省道盐南线、三水大道等高等级公路横贯境内,邻近三茂铁路货场和三水港,距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佛山中心城区仅 30分钟车程。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旗头村,有集农业田园风光、科普素质教育、休闲度假、生态美食于一体的全新生态旅游景区侨鑫生态园,并有北江黄金沙滩、西南涌岸、芦苞涌岸等多个未开发的旅游休闲水岸。建成一批生态农业项目,主要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乐平雪梨瓜,乐平“四宝”:韭菜花、甲鱼、瘦身鲩鱼、南边西瓜。

  2014年,乐平镇地区生产总值 235.06亿元,比上年增长9.84%,地区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比重是 3.32 85.66 11.02。工农业总产值 858.75亿元,增长10.18%,其中工业总产值 843.4亿元,增长10.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19.38亿元,增长14.5%。税收 17.94亿元,增长30.48%。引进摩根大通空调国际、法雷奥等优质项目 37个,总投资 42.75亿元,其中世界 500强项目 1个、超亿元项目 14个。19个项目动工、投产,其中海尔等 4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海尔、澳美、兴发成立销售公司。纳税超 500万元的企业 54家,纳税超亿元的企业 4家。欧神诺陶瓷成为佛山首家挂牌新三板企业,佳明机器等 4家企业共 5个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汽车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兴业路北延线投入使用,福田、永力泰公司动工。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加快,并网发电 51.6兆瓦,在建 18兆瓦。乐平镇被评为“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德国库卡与佛山职业学院在乐平共建机器人应用技术培训中心,引进 6个机器人集成应用项目。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研究院在乐平挂牌成立。新增 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和 10个产学研项目。专利申请成效显著,专利授权总量 325件,比上年增长3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22件,增长83%

  乐平镇初步完成总规划、控制性规划等规划编制。全年投入 9.6亿元,完成 12项城市升级工程,新建市政道路 7公里、雨污水管网 2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 11万平方米。商业广场完成主体建设,大旗头村市政整治工程启动。建成 17个“社会主义新农村”,1.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农民公寓二期土建及市政工程、盘龙西小区路灯工程等建成使用。实施“四大专项整治行动”,推进省生态镇创建工作。投入 6000万元,完成乐平涌水体整治。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竣工,65家重点企业实现 24小时联网监控。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 40家,27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完成禁养区 49个养殖场清理。推进“三农”工作,在全区率先完成股权固化试点工作,完成 14个家庭农场培育及 1300亩土地集约流转。盘活村级留用地 533亩,引入 6个项目投资超 14.6亿元。建成 3个区级水产示范基地、1个水产良种场,培育 3个农业龙头企业和 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年发放低保、五保供养金 105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 1.1万个。投入近 300万元,改善范湖、源潭小学办学条件。南边中学、乐平中学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分别位列全区镇级中学第一、第二名。南边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立全区首家职工夜校,“工疗站”项目被评为广东省重点示范项目,开创帮扶残疾人新模式。社会秩序稳定和谐,化解矛盾纠纷 152宗。律师进村(居)工作开展“以案定补”激励机制试点,化解一批历史积案和重大矛盾纠纷。投入 1900万元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构筑。成立全区首个“警校共建”警务室,校园治安持续强化。农村聚餐登记备案、推进学校食堂在线监控平台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防控体系更加完善。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乐平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各项制度 16项。简化公务接待,规范公车使用,“三公”经费压缩 30%以上。举办《对话民生》、微访谈系列活动,政民互动渠道畅通。投入 258万元实施 21项“民生微实事”工程,集中解决 195个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镇政府梳理行政审批项目 123个、行政执法项目1102个,行政效能明显提升。设立村级网上办事自助服务终端,实现行政审批村镇同步。深化干部动态管理考核机制,实行绩效评估和末位淘汰制度,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武装、消防、统计、扶贫、计生、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工作成效明显。

  【芦苞镇】 芦苞镇位于三水区中北部,东接广州市花都区,南接乐平镇,西与四会市相连,北与大塘镇接壤。总面积 105平方公里,辖 1个社区、6个行政村,有 90个自然村,是佛山市科学发展特色镇、广东省旅游特色镇、广东省宜居示范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重点镇。

  2014年,芦苞镇地区生产总值 73.9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工业总产值 253.34亿元,增长11%;农业总产值 10.37亿元,增长2%;税收 3.23亿元,增长 0.97%;招商引资项目 15个,合同引资额 20.67亿元。

  芦苞镇加大闲置土地整理回收力度,累计回收闲置土地 16 765亩,盘活低效土地 11 828亩,促成企业增资扩产 3宗,涉及开发土地 154亩。完成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城镇扩容拓宽了空间。启动影剧院“三旧”改造项目。引资新建汽车客运站,投入 2500万元完成芦湖路改造提升工程,投入 1200万元实施独树岗大桥改建工程,启动长岐古村活化升级、芦苞涌景观提升等城市升级项目。争取各级资金 9500万元,启动白土涌、南丫涌、欧边涌、黄岗涌等超 20公里河涌整治。整合农村连片土地超 2000亩,引入慈航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单位土地发包价格和产出同比大幅度上升。

  芦苞镇淘汰低效落后企业 13家,涉及投资总额近 2亿元、税收 800多万元。新签项目 15个,投资总额20亿元,预计新增税收近 1.5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占20%,先进制造业占50%,有效优化产业结构。荣高科技公司试产。普洛斯芦苞物流园动工。华农大种业项目用地完成填土工程,进行规划报建。石湾酒厂注资帝一酒业,有效改进工艺加大产能。皇派门窗等一批优质项目加快推进。协助帝一酒业、家家卫浴、金三角水泥等企业,利用现有厂区,增资近 3亿元扩产。奥鹏黏胶、迪生钢构开拓海外市场,全镇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 4496万美元和 3288万美元。工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0%。华兴玻璃、振宣科技等一批企业税利大幅度增长。全镇纳税超 1000万元企业由 2家增至 4家。

  芦苞镇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涉环保投诉同比下降近10%。博德、威特各投入 1000万元开展粉尘治理。多正化工等 8家企业完成在线监控设备安装。推进 VOC企业整治、重金属综合防治等工作。取缔多家畜禽养殖场点,完成 6个规模化养殖场治理和 2个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有效推进“一河一策”河涌综合整治工作,芦苞涌水质首次达到四类标准。

  芦苞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26个,整合农村劳动力超 3000人,推动农业抱团发展,芦江水产专业合作社率先实施盈余分配机制,推出“拉爷”“颖健叶”“芦苞鱼干”等一批农业品牌。辖下 7个村(社区)全部组建村级公共服务站,实现行政服务全覆盖。

  芦苞镇促成 4.5万人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为 1380名劳动力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确立微实事 17项,投入财政资金 150多万元,带动社会资金近 200万元,完成蔡叶线路灯改造、工业园区下水道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投入近 1000万元建设公共卫生大楼,在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实验幼儿园和伊萌幼儿园建成招生。佛山市女企业家协会捐献 56万元建设新乐丰小学综合楼,并设立助学基金。通过省教育强镇二次复评,龙坡中学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创历史新高。

  芦苞镇投入 300多万元,实现村(居)视频监控全覆盖。全年接处警情 1403宗,同比下降11.9%。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成 5个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4个“阳光厨房”,获三水区“食品安全先进镇”称号。有 28家企业通过标准化建设验收,40家企业通过职业卫生基础建设验收。解决困扰近 20年的温泉高尔夫球场股权纠纷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完成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换届选举,村干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得到较大优化,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完成中小学校校长竞聘工作。

  【大塘镇】 大塘镇是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位于三水区北部,与广州市花都区和清远市接壤,北江流经境内,省广四线、清龙线及肇花高速公路贯境而过。全镇总面积 98.23平方公里,辖 1个社区、7个行政村,有 99个自然村,户籍人口 4.07万人,外来人口 3.02万人。

  2014年,大塘镇紧扣区委、区政府“一主三副三板块”的发展战略,按照“1+2”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 90.81亿元,比上年增长 9.8%;工业总产值 304.96亿元,增长 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1.36亿元,增长 14.5%;税收 4.97亿元,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 13275元,增长12.2%

  产业发展成果丰硕。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全年新签项目 9个,合同引资额 18.45亿元,签约上海东久产业园、广东拉多美复合肥、和丰盛纺织等一批规模项目。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安博物流等 5个项目动工,西陇化工等 9个项目完工或试投产,菱王电梯等 6个在建项目抓紧施工。盘活低效存量用地工作铺开,引导 16家企业通过二次招商、增资扩产等方式,盘活 883亩存量用地。推进工业园区主干道修复、天然气管网及产业社区装修改造工程。企业创新步伐加快,申报区级以上工程中心 5家、高新技术企业 2家,新增 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园区入口景观工程完工,1.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完成 9000亩建设。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农业招商,“三水鱼世界”项目首期 1500亩工程建成投产,引入占地 510亩的劲农都市农业创意园区项目。新增 4家市级菜篮子基地、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注册“三水大塘蔬菜”集体商标,提升大塘农业品牌价值。

  城乡建设深入推进。完成望岗涌生态改造、涌北路等市政基础工程,重点抓好新汽车客运站、万豪大厦、大塘中心广场、奥利花园三期、莱福花园等重点配套项目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和商住配套资源向新城区聚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城市管理考核工作,开展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户外广告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北江沿岸(S118线油金大桥西至六一村段)生态景观林带提升工程,镇容镇貌得到改善。按照环保责任制考核要求,推进城乡水体、大气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完成上村等 3个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 5.6公里内河涌清淤工程。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程,完成叶家村等 4个自然村“森林家园”示范村工程和念塘等 3个自然村“进村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建成 9个省卫生村。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兼顾统筹,保障投入,落实“民生八件实事”。加强劳动就业培训,开发就业岗位 3000个,培训劳动力 1015人,“新农保”、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有效开展。健全城乡救助体系,全年发放低保、医疗、慈善救助金 644万元,完成大塘敬老院改造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结合教育资源整合调整,投入 1025万元,完成中心小学教学楼、永平小学综合楼及校园市政配套改造工程,办学条件得到改善,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镇卫生院与区人民医院合作,加挂“三水区人民医院大塘医院”牌子,区疾病防治所大塘工作站建成启用,完善医疗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落实人口计生综合治理机制,深化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和日常管理,完成人口计生各项考核指标。创办内部刊物《大塘万象》,开通政务微信,组织文体活动进村(居)、进园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平安创建工作向企业和村(居)延伸,社会治安形势好转。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巡查、执法及整治,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开展职能部门权责清单清理工作,镇行政服务中心迁至新城区办公,规范审批事项流程,优化办事环境。完善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软硬件建设,整合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组织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等工作。

  【南山镇】 南山镇位于三水区最北端,与四会市、清新县接壤,总面积 124.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9万人,户籍人口 2.6万人(含归侨侨眷 2636人)。辖 1个行政村(六和)和 4个社区(漫江、东和、择善、禾生),有 150个自然村。2014年,南山镇以“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科农兴镇”为理念,以打造南山“养生福地,精品名城”为战略目标,提速增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新签约项目 11个,投资总额超 2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 22.33亿元,比上年增长 8.89%;工农业总产值 67.65亿元,增长12.08%,其中工业总产值 58.92亿元,增长 12.87%;农业总产值 8.73亿元,增长 6.99%;税收 7123.78万元,增长2.26%

  南山镇围绕生物科技和食品饮料、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两大主导产业,引入杰隆南方区域总部、杰隆生物制品、杰康诺等 3个生物科技项目及 1个广村食品项目,另有卓超集中供热、森和业丰等 3个产业配套项目;引入乐华商学院、六和幼儿园和九道谷温泉养生度假酒店等 3个项目。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加快。基地北园一期 100公顷完成“七通一平”建设,并预留发展用地 300公顷。梳理产业园区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采取土地收储等方式推动土地开发利用,收储产业园区 4宗闲置土地共 19.8公顷。福贞 5条生产线、乐华一期、顺发起重投产。“个转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转型升级 9家企业。办理项目立项 18项,申报发明专利 7个。

  南山镇加快行政经济中心区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完成南山入口景观节点、广四线和六山线的绿化提升改造和亮化工程。南山新客运站建成,九道谷温泉酒店建成开业。乐华公寓、企业家高管公寓、幸福商城城市综合体、假日蓝湾酒店等动工。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区城镇化建设,完成公共服务区的道路、排水、路灯、市场周边环境改造等市政建设,启动公共服务中心公园及南山公共服务中心改造等建设工程。南山大道南段扩建工程纳入三水区重点工程,区、镇合力推进该工程建设,工程投资超 3亿元,按 I级公路设计,总长 7.8公里,扩建后双向 4车道沥青路面,建成城市主干道路,工程征地工作完成。启动漫江河筑坝蓄水工程、一河两岸桥梁连接工程及两岸生态景观建设工程进入招标阶段。加大环保执法巡查力度,查处无牌无证企业 1家,处罚违法企业 3家。加强广四线常态化管理,查处违章运输车辆 113台次。淘汰黄标车 68辆。坚持“一河一策”,东排涌综合整治达标。完成污水处理厂、城区截污工程。完成全镇 14家养殖场节能减排整治,建成六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危房改造自建区 95%以上的自建户动工,市政配套、文化中心、商业广场建成;旧房维修完成 630户的验收及资金补助发放工作。完成大埗塘排灌站拆旧建新工作,天桥旧村改造、限价房建设进入施工阶段,完成 450户选房抽签工作。

  南山镇出台《南山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涵盖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卫生、农业的 6大建设项目(含 14个子项目),计划从 2014年起,用 3年时间彻底改变南山镇的落后面貌。农业园区 5项提升工程完工。平安创建工作实现村(居)视频监控覆盖 80%以上,半封闭式大包围安全小区 100%覆盖。全年接收处理警情 562宗,同比下降6.7%。落实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工作,规范小作坊登记管理,全年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深入开展“八打八治”专项行动,完成 42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强化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未出现人感染登革热、H7N9禽流感等疫情。

  南山镇争取区级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 181万元,扶持建设项目 10个。开展《对话民生》、微访谈等系列活动,推进政务公开。建立重点工作一周一报制度,对“奋战 100天,敢叫南山换新篇”等系列重点工作实施督查考核,以督促查办促建设、保增效。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出台《南山镇政府投资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附:2014年三水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苏伟波

  副 书 记:陈英文 陈浩明

  常  委:钟飞健 李伟成 何国辉 陈必田

  孔耀明 李仕清(任至 3月)

  潘建刚(3月任职)

  霍 平 曾阳春(12月任职)

  黄少文(任至 4月)

  李学坚(4月任职)

  区  长:陈英文

  常务副区长:钟飞健

  副区长:张卫红 黎延坤 胡 英 杨日强

  乐绍才(任至 9月)

  何小玲(9月任职)

  刘秀梅(3月任职)

  政务委员:何小玲(任至 9月)

  杨鉴岐 翁 良 罗卫平 黄昌建

  现任三水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苏伟波

  副 书 记:陈英文 陈浩明

  常  委:钟飞健 李伟成 何国辉 陈必田

  孔耀明 曾阳春 李学坚 刘达文

  区  长:陈英文

  常务副区长:钟飞健

  副区长:张卫红 黎延坤 胡 英 杨日强

  何小玲 唐磊晶 王 鹏

  政务委员:杨鉴岐 翁 良 罗卫平 黄昌建

  (2015 6月三水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