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先发之城的情怀与担当

来源: 发表时间: 【字号:大 中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

   这是重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省内湛江和云浮、四川凉山和甘孜、新疆伽师和草湖以及西藏墨脱、黑龙江双鸭山,佛山对口帮扶、合作地区跨越5省区7市州,幅员面积相当于70个佛山,人口总数超过1700万。

    这是庄严而豪迈的承诺——坚决扛起责任,坚决完成中央和省交办的任务,与对口帮扶、合作地区一道脱贫攻坚,携手奔小康,打造全国的示范和样板。

  这是凝聚几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扶贫干部心血的数据——佛山对口帮扶湛江、云浮,截至今年6月底,共投入财政资金23.54104亿元,2016年、2017年累计58087人实现预脱贫; 对口凉山3年扶贫协作资金共3.57104亿元1年时间全部划拨到位,2016年、2017年共为12031名凉山贫困群众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

  佛山使命

  政治担当 聚全市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

  而在一个伟大政党、一个伟大国家的这一历史征程中,佛山这座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领经济社会发展之先的城市,这里的共产党人,又有着怎样的政治自觉?

  将时针拨回到2016年8月8日,广东省对口四川省凉山州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前一天,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连夜飞往西昌,从广东和四川两省省委书记手中接过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的重担。

  “这是省委、省政府对佛山的极大信任,也是佛山巨大的光荣、沉甸甸的责任。”会上,鲁毅代表佛山市委、市政府明确表态,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与凉山州一起努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共同完成广东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交办给佛山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诺既出,全力践行。佛山迅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把改善凉山地区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作为首要目标,统筹规划,为凉山群众集中建设安居房。同时加强产业扶贫、文化旅游及劳务输出合作,全方位解决当地贫困问题,全力以赴打造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样板。

  此后近两年时间,鲁毅至少3次远赴凉山,深入当地对接扶贫协作工作,为驻扎在凉山的工作队员加油鼓劲。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只是佛山担当的脱贫攻坚任务之一。事实上,从南海之滨到大漠边关,从雅鲁藏布江河谷到东北三江平原腹地,佛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走访的足迹早已遍及对口帮扶、合作的所有地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双鸭山,是佛山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总体部署的对口城市。在前期两地签约、对接的基础上,上月14日~16日,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带队来到这片乌苏里江畔的黑土地,进一步推动佛山与双鸭山一系列合作项目落地见实效。

  日夜兼程,夙夜在公。因为路途遥远,路上需花费大量时间,无论去凉山、墨脱或伽师,还是到双鸭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次带队赴对口帮扶、合作地区的行程都安排得特别紧凑。白天实地调研,晚上连夜与驻扎当地的工作队员开会交流,几乎成了“例牌”。也就是在这样的日夜兼程中,佛山全市上下深切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携手对口帮扶、合作地区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

  在市委、市政府推动和带动下,佛山各区、各镇街乃至村、社区、企业和社会各界都行动了起来,纷纷尽其所能,加入到精准扶贫的行列。如今,在对口帮扶、合作地区,来自佛山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早已超过财政专项扶贫投入。

  不只是在资金上舍得投入,确保扶贫资金及时到位,脱贫攻坚,佛山在用人上同样有舍得干部、舍得人才的大胸怀,坚决、坚持将最优秀的干部人才派驻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线。就在1个多月前,佛山市委又从市直各单位、各区选派了10名优秀处级干部进驻凉山州各贫困县,进一步充实对口凉山扶贫协作的干部力量。而他们都是来自于各职能部门、各区重要岗位上的骨干,是佛山干部队伍中年富力强、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杰出代表。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政治担当,全市上下、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更带给了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部队伍无穷的动力。“而立之年开启援疆征程。援疆事业,即是未来三年要立之业。”在佛山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援疆干部杨骐宇写下自己的豪情壮志。与杨骐宇一样,在脱贫攻坚一线,佛山无数扶贫干部建功立业的底气和干劲来自于佛山这座城市的产业、经济基础,更来自于这座城市以上率下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来自于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凝聚起的强大力量。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

  正因如此,在全党全国勠力推进的脱贫攻坚战中,国家和省对佛山给予重任,寄予厚望。

  “佛山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在全省走在最前、力度最大、效果最好,为广东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协作决策部署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了佛山市委、市政府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省委农办副主任、省扶贫办主任梁健如此评价佛山新时期精准扶贫和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赴凉山调研考察后,同样高度肯定佛山最为主动、行动最快、初见成效,并寄望佛山突出特色、突出精准、突出带动,将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做成全国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样板。

  佛山智慧

  因地制宜 施精准之策

  佛山对口帮扶、合作地区广泛分布于祖国东西南北,各地在气候、民族、资源等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一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路径,是摆在佛山市委、市政府及驻各地工作组面前的首要课题。

  新疆伽师被当地人称作“苦水滩”,县域内的土地1/3是沙漠戈壁、1/3为盐碱地,属国家级贫困县。针对伽师农牧民生产、生活实际,佛山驻伽师县工作队在当地通过对农牧林果水居整合建设,形成了“节水灌溉促进农地增产、农地增产增加饲草供给、饲草增收增加牲畜数量、粪便利用促进种植增收、种植增收提高农户收入、收入增加促进富民安居、集约用水促进生态优化”的有机循环圈,各元素相互促进、效益叠加,构建起“前有房、中有园、后有圈,周边还有大条田”的“农牧林果水居”六位一体农户组合式庭院经济新模式。

  作为示范点,工作队在克孜勒博依乡乔拉克村投入援疆资金508万元、带动资金总投入1375万元,建成了80座富民安居房及总面积13000平方米的80座标准化牛、羊等牲畜圈舍,既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又提高了农牧民经济收入,让乔拉克村80户、300多位村民从中受益,实现脱贫。肉孜·土尔地家庭就是其中一个缩影。过去,肉孜·土尔地一家住在一幢破烂不堪的土房子里,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前年搬进了新村新房。随之而来的不只是居住条件的改善,节水灌溉还增加了农田产量,“公司+畜牧基地+农户养殖”增加了家庭收入。他算了一笔账:“我家养了三批羊,每批30只,每只羊大概收益160元,仅养羊一项,收入就超过1.5万元。”

  因成效显著,佛山在援疆工作中创造的这一扶贫脱贫新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去年8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特别聚焦佛山援疆“农牧林果水居”六位一体农户组合式庭院经济新模式,认为这一模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脱贫的要求,把脱贫真正落到了精准上。

  除了伽师,佛山在对口帮扶、合作的不同地区,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日渐形成了既借力佛山优势又适合当地特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径:

  ——在湛江和云浮,注重产业规划布局,以发展集中连片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扶贫工作,在对口帮扶的两市254个贫困村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在凉山,前期以建房修路为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随后在产业合作、教育卫生、劳务协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以富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培育本地特色产业。

  ——在甘孜,全力支持发展特色旅游和现代化农业,引导佛山企业到甘孜开发旅游线路,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项目。

  ——在墨脱,确立从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发展转变、短效向长效机制转变、输血扶贫向造血脱贫转变的新援藏理念,将援藏资金划分为28个项目,重点投向茶、旅、果、菜、药、艺等产业。

  ——在双鸭山,深化农业、旅游业及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对接合作,研究出台农产品产销对接、生产基地建设等补助政策,并推动佛山产业项目梯度向双鸭山市集聚。

  同样难能可贵的是,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佛山建立起各种创新机制,成为推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保障。其中,在湛江和云浮,佛山扶贫工作组建立起“助医助学互助资金”,每村投入10万元专项扶贫引导资金,同时发动外出乡贤、能人捐助,有条件的帮扶村逐年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并帮助各村明确资金运作标准和流程,引导各村由德高望重的村民、乡贤等组成理事会。

  改革开放40年,以敢为人先、善于改革创新著称的佛山,探索出了一个又一个为人所称道的“佛山模式”,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发展奇迹。而今,在携手对口帮扶、合作地区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这座敢为人先的城市,同样向精准发力,迸发出佛山智慧,创新实践着佛山路径。

  佛山情怀

  倾注真情 书佛山大爱

  “李知乐同志,你已经是男子汉了,独自睡,会煮饭,还要照顾好妈妈。爸爸还是希望你改掉不收拾、没‘手尾’、拖拉的坏习惯,这样才能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夜深人静,佛山对口四川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干部李金旺常常会一笔一画地用正楷给9岁的儿子写信,鼓励儿子自强。对李金旺来说,写信不仅是一种通讯方式,更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因长年在外扶贫,他把无法照顾家庭的歉意,化成一封封话语炙热的书信。

  1600公里之外,小家伙想爸爸的时候,会拿出爸爸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地球仪发呆。当有人问起爸爸去哪了,李知乐总会准确地指着地球仪上的一个地方回答:“那里,那里,爸爸就在那儿。”

  与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一样,在佛山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都有这样一群人,远离了家人,却成了贫困村乡亲们喜爱的“老熟人”,成了他们脱贫路上的“引路人”。

  西藏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全国最后通公路的一个县,被称为高原孤岛。“不把墨脱当他乡,而是家乡。”在广东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墨脱工作组组长谢国高心里,工作组来到墨脱,就是要倾注真情,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建设新时代幸福美丽新墨脱。尽管地势险峻,下乡路上常常有山体滑坡、巨石滑落带来的险情,为充分了解贫困情况,谢国高早就与工作组队员一起,定下一个计划:3年援藏,要3次走遍墨脱所有乡镇、村。如今,到墨脱两年,工作组已经走了两遍,谢国高也为此写下了700多篇“天路日记”。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工作组将援藏资金细分为28个项目,重点投向茶、旅、果、菜、药、艺等产业。“谷子和玉米一斤卖2元,种茶叶一斤能卖40元。”墨脱县墨脱村村民姑姑一家便因此受益,去年种了1亩的高山有机茶,收入近万元。尝到了甜头的她,今年又新种了4亩茶园。

  佛山援疆干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胡大强“二次援疆”,坚持在伽师办一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校,为那里的孩子放飞靠职业教育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梦想。

  “大哥大姐,这是湛江沙城村的微信公众平台‘醉美沙城’,主要是把沙城村盛产的莲藕和番薯推销出去,帮助当地脱贫致富,您扫二维码关注一下。”从佛山来到湛江坡头区乾塘镇沙城村,“90后”驻村干部杨旭康与当地种植户一起开起了微店,平台上线后,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

  脱贫攻坚,是一场时间长、跨度广、难度大的硬仗,是一场考验干部队伍意志力、锤炼干部队伍作风的硬仗。打赢这场硬仗,离不开一支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扶贫“铁军”,离不开一位位奋战在一线、实干奉献的扶贫干部,正是他们,用情怀书写大爱,用脚步丈量土地,打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后一公里”。

  “结对帮扶瓦几瓦(彝语:好得很),广东佛山卡沙沙(彝语:感谢)。”在凉山州美姑县柳洪乡尔且村,这样的标语十分醒目。

  6月下旬,夏日炎炎,佛山在尔且村援建的供水储水池投入使用,17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终于告别了靠外出跋涉背水维持生活的日子。村里的核桃种植、多胎黑山羊养殖等产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山深处,喜悦写在彝族村民朴实的脸上,也刻在了佛山扶贫干部的心里,让他们无比深切地感受到,在一个国家打响的这一场脱贫攻坚战中,在一个城市担当的这一政治责任与时代使命中,倾注真情、奉献年华、挥洒汗水的价值和意义。